近來鬧得熱烘烘的台灣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33個求助個案中竟全部驗出「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當中更有2人因此劇毒而死亡,令這種毒素在亞洲地區廣泛流傳,人人聞「酸」色變。
看回33個案例,全部都是進食了寶林茶室著名的粿條、河粉,因此專家稱推測是因食用素炒粿條等料理引發中毒。
於本月周三(3日),台灣衛生褔利部召開專家會議,次長王必勝為避免米製品遭污名化,決定將涉案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採用音譯方式改名「邦克列酸」,以減低群眾對米製品的恐慌。
事實上,其實米酵菌酸(新名:邦克列酸)並非存在於米製品中,而是多於穀物、椰子、食用菌等食物中,這些食物容易受致病型唐菖蒲伯克氏菌污染後由該菌所分泌生成米酵菌酸(邦克列酸)。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食物#1 預開口的椰子水
椰子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礦物質,糖分較低,所以,進食椰子本身是沒問題的,問題在於「預開口」。開口後的椰子容易變質,而產生一種「椰毒假單細胞菌」。這種菌不僅會快速地在食物表面生長,還會產生米酵菌酸(邦克列酸)。
米酵菌酸作為小分子脂肪酸,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況且也不會有人把椰子水煲熱來喝,所以想要靠高溫殺死它,幾乎是不可能。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食物#2 米麵類加工品:米線、鮮麵條、涼粉、粿條、濕河粉、腸粉等
米麵類加工品,如米線、鮮麵條、涼粉、粿條、濕河粉、腸粉等,在濕溫的情況下放置超過6小時,都容易產生米酵菌酸(邦克列酸)。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食物#3 澱粉發酵類製品:饅頭、麵包、米糕、年糕、湯圓等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喜歡污染含糖、脂和發酵的食品,尤其是榖物類、薯類製作的發酵食品,以極其微量的份量依附在很多食材上。米酵菌酸(邦克列酸)平時處於「休眠」狀態,但如果儲存不當,例如存放在20-30度,PH值中性而又濕的地方,或者時間過長,細菌便會大量滋生並繁殖,食用後便會中毒。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食物#4 自釀酒
自釀的葡萄酒、米酒、清酒的原材料均源自於葡萄和米,如果處理不當,不但會產生甲醇等有害副產物,更會產生可致命的米酵菌酸(邦克列酸)。
米酵菌酸(邦克列酸)食物#5 發泡時間過長的食物
銀耳、木耳、花膠等需要時間發泡的食物,都不應發泡超過24小時,也會容易產生米酵菌酸(邦克列酸)。所以為保大家健康,還是吃一些現發現吃的食物比較安全。